第二屆全國工業設計職業技能大賽決賽廣州開幕
培育高技能人才隊伍 助力輕工強國建設
大賽宣傳片
大賽開幕式現場
大賽開幕式現場
2月25日,由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中華全國總工會、中國輕工業聯合會共同主辦,廣州番禺職業技術學院、廣州市技師學院、廣州市工貿技師學院共同承辦的“2022年全國行業職業技能競賽——第二屆全國工業設計職業技能大賽決賽”在廣州開幕,這是我國工業設計領域唯一的國家級一類大賽。來自全國24個?。▍^、市)和輕工行業代表隊的600余名技能健兒齊聚羊城,拼設計創新實力、賽專業操作實踐技能、展技能人才英姿風范。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職業能力建設司副司長劉新昌宣布大賽開幕
中國輕工業聯合會副會長劉江毅致辭
廣州番禺職業技術學院黨委書記林洽生致歡迎詞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職業能力建設司副司長劉新昌宣布大賽開幕。中國輕工業聯合會副會長劉江毅致辭。開幕式由中國輕工業聯合會秘書長郭永新主持。廣州番禺職業技術學院黨委書記林洽生致歡迎詞。中國財貿輕紡煙草工會一級巡視員郭振友,中國輕工業聯合會副秘書長楊曙光、浦永祥出席開幕式。廣東省輕工業聯合會會長廖鳴衛,廣州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副局長何士林,民盟中央文化委員會副主任宋慰祖,廣州市教育局職業教育與終身教育處副處長黃卉,廣州市技師學院書記王作根,廣州市工貿技師學院院長李紅強等領導受邀參加開幕式。
全體起立奏唱國歌
在莊嚴的國歌聲后,劉江毅代表中國輕工業聯合會和大賽組委會致辭。他指出,本屆大賽高規格舉辦,高標準實施。人社部、全國總工會和中國輕工業聯合會集聚優勢,共同組織,前期開展了充分的籌備工作。組建了行業頂尖的專家團隊,設計了科學的技術方案,制定了專業的規則標準,集中舉辦賽前線上技術說明會及培訓會20余場,受訓的參賽選手和教練超過3000人次。這些工作,為辦好本屆大賽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劉江毅表示,中國輕工業聯合會將全力以赴,確保大賽圓滿成功。
一是堅持選才育才的辦賽初心。以為國舉才的高度責任感和使命感,讓大賽評先選優的遴選作用充分發揮,讓技藝精湛、素質優良的工業設計人才脫穎而出。
二是確保專業規范的辦賽品質。加強組織,嚴密流程,精心精意運作賽事,嚴謹公正評價選手,保障大賽專業規范、權威公正。
三是追求以賽興業的辦賽成效。以推動產業發展為目標,順應市場發展趨勢,加強競賽成果轉化,讓大賽在服務產業升級、服務人才進步中發揮更大作用。
林洽生在歡迎詞中表示,舉辦此次大賽,既是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技能人才工作的系列重要指示的重要舉措,也是更好地推動在全社會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激勵廣大院校師生和企業職工走技能成才、技能報國之路的具體路徑,又是以賽促學、以賽促訓、以賽促評、以賽促建,促進行業就業創業和高質量發展,不斷擴大職業教育影響力的有效作法。希望參賽選手賽出風格、賽出水平,全面展現技能風采、深入切磋交流技藝、共同提升技能水平,激勵帶動廣大青年走技能成才、技能報國之路。
隨后,裁判員代表韓居峰、參賽選手代表鄭浩瀚上臺宣誓。
參賽代表隊亮相
裁判員和選手代表入場宣誓
開幕式后,領導嘉賓先后來到六大賽項決賽現場,聽取各賽項裁判長對參賽人數、比賽時長、比賽規程的介紹,詳細了解大賽情況。
領導嘉賓在現場詳細了解大賽情況
此次大賽以“技能強國 設計先行”為主題,對標世界技能大賽,比賽項目深入對接工業設計發展需求,充分考慮工業設計人才培養方向,大賽共設玩具設計師(數字化設計與制造)、包裝設計師(“設計+工程”)、燈具設計師(工業設計)、工藝美術品設計師(漆器設計與制作)、室內裝飾設計師(室內陳設與空間設計)、寶石琢磨工(寶石琢型設計與加工)六大賽項,每個賽項又分設職工組和學生組。通過“設計+制作”的賽程設置,展示工業設計共性技術在玩具設計、包裝設計、燈具設計、工藝美術品設計、室內裝飾設計和寶石琢型設計中的應用,標記了工業產業發展的時代注腳,呼應了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時代召喚,順應了輕工業轉型升級需求。
大賽現場圖集
輕工業職業能力評價中心、中國工藝美術學會、中國輕工珠寶首飾中心、中國禮儀休閑用品工業協會、中國照明電器協會、中國室內裝飾協會有關負責人,四川省宜賓五糧液集團有限公司、中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飛博爾珠寶科技有限公司、上海聯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廣州珠江鋼琴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湖北省民間工藝技師學院等贊助單位負責人約430人參加大賽開幕式。
多年來,在人社部指導下,在中國財貿輕紡煙草工會支持下,中國輕工業聯合會和有關輕工協會多層次多形式地開展了職業技能競賽,共舉辦國家一類技能競賽1屆次,二類競賽93屆次,涉及19個輕工行業、61個職業工種,參訓參選參賽人員超過50萬,預賽選手超過16萬人,決賽選手近2萬人,產生全國技術能手440名、輕工技術能手1771名,28名選手榮獲國家“五一勞動獎章”。這些技能大賽成為輕工高技能人才不可或缺的提升通道。
相關新聞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輕工業網” 的作品,版權均屬于中國輕工業網,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輕工業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 “來源:XXX(非中國輕工業網)” 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信息之傳播,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于轉載之日起30日內進行。
4、免責聲明:本站信息及數據均為非營利用途,轉載文章版權歸信息來源網站或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