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期間塑料污染治理全鏈條推動
近日,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塑料污染治理的決策部署,進一步加強塑料污染全鏈條治理,推動“十四五”白色污染治理取得更大成效,國家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部印發《“十四五”塑料污染治理行動方案》(以下簡稱《方案》)。
《方案》提出,到2025年,塑料污染治理機制運行更加有效,地方、部門和企業責任有效落實,塑料制品生產、流通、消費、回收利用、末端處置全鏈條治理成效更加顯著,白色污染得到有效遏制。
白色污染治理穩步推進
國家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塑料作為一種重要的基礎材料,已經廣泛應用于經濟社會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給人們生產生活帶來諸多便利的同時,也帶來了巨大的環境影響挑戰。塑料本身并不是污染物,塑料污染的本質是塑料垃圾泄漏到土壤、水體等自然環境中且難以降解,帶來視覺污染、土壤破壞、微塑料等環境危害。塑料污染治理是世界性難題,近年來已上升為全球焦點話題。
我國高度重視白色污染治理問題。去年1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部發布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見》,規定到2020年底,全國范圍餐飲行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的一次性塑料吸管。去年7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部等9個部門聯合印發《關于扎實推進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的通知》,要求至2020年底,全國范圍餐飲行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
一年多來,各地區、各有關部門積極行動,認真落實相關要求,推動塑料污染治理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也還面臨不少困難和挑戰。據了解,我國已有30多個省份制定了省級的塑料污染治理實施方案。
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表示,《方案》聚焦塑料污染的本質和主要矛盾,進一步完善了塑料污染全鏈條治理體系,進一步細化了塑料使用源頭減量,塑料垃圾清理、回收、再生利用、科學處置等方面的部署,進一步壓緊壓實了部門和地方責任,推動塑料污染治理在“十四五”時期取得更大成效。
積極推動塑料生產和使用源頭減量
《方案》指出,在源頭減量方面,到2025年,商品零售、電子商務、外賣、快遞、住宿等重點領域不合理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的現象大幅減少,電商快件基本實現不再二次包裝,可循環快遞包裝應用規模達到1000萬個。
國家發展改革委宏觀經濟研究院體改所副研究員、副處長張德元認為,長期以來,由于廣大企業和消費者主體責任不明確、節約意識不強,導致商品過度包裝依然泛濫,各類一次性塑料制品浪費現象比較普遍。這些一次性塑料制品使用廣、價值低、收集難,成為塑料污染治理的“難點”和“痛點”,因此必須從源頭上減少其生產和使用量。
和“減量”一樣重要的是“替代”,在科學穩妥推廣塑料替代產品方面,《方案》要求,充分考慮竹木制品、紙制品、可降解塑料制品等各類替代產品的全生命周期資源環境影響,完善相關產品的質量和食品安全標準。開展不同類型可降解塑料降解機理及影響研究,科學評估其環境安全性和可控性。健全標準體系,規范應用領域,明確降解條件和處置方式。加大可降解塑料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和成果轉化,不斷提升產品質量和性能,降低應用成本。引導產業合理布局,防止產能盲目擴張。加快對全生物降解農膜的科學研究和推廣應用。加大可降解塑料檢測能力建設,嚴格查處可降解塑料虛標、偽標等行為,規范行業秩序。
中國塑料加工工業協會降解塑料專業委員會秘書長翁云宣認為,《方案》對于科學穩妥推廣替代產品從完善標準、提升檢測能力、加大科學研究、合理布局產能等方面進行了部署,為“十四五”時期相關工作奠定了扎實的基礎。他表示,推廣應用替代產品并不能簡單等同于使用可降解塑料制品,促進廣大消費者不用、少用一次性制品才是政策應有之義。
加快推進塑料廢棄物規范回收利用和處置
《方案》提出,在回收處置方面,到2025年,地級及以上城市因地制宜基本建立生活垃圾分類投放、收集、運輸、處理系統,塑料廢棄物收集轉運效率大幅提高。全國城鎮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能力達到80萬噸/日左右,塑料垃圾直接填埋量大幅減少。農膜回收率達到85%,全國地膜殘留量實現零增長。
中國物資再生協會再生塑料分會秘書長王永剛認為,“十四五”時期大力發展再生塑料行業是塑料污染治理的重要路徑之一,能夠實現資源利用率的最大化和全產業鏈綜合減碳。同時,我國進一步完善自身塑料廢棄物管理體系,提升塑料廢棄物回收再利用水平,也具有重要的國際示范作用,將為全球塑料污染治理提供“中國智慧”。
據行業協會統計,目前我國每年回收利用各類塑料近1900萬噸,在提供優質工業原料的同時,與使用原生資源相比,可減少約45%的污水排放和60%—70%的能耗。
張德元表示,塑料制品具有資源性和環境性雙重屬性,如果能對廢棄塑料進行很好的回收和再生利用,就會變成新的資源,從而減少對原生資源的消耗;如果不能進行有效回收,因為其不可降解的特點,泄漏到環境就會造成環境污染。因此,塑料污染全鏈條治理另一重要的環節就是要強化廢棄塑料的回收利用,變“塑料垃圾”為“再生資源”。
此外,《方案》還提出要結合生活垃圾分類,推進城市再生資源回收網點與生活垃圾分類網點融合,提升塑料廢棄物回收規范化水平。完善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收集、轉運和處置體系。同時支持塑料廢棄物再生利用項目建設。
大力開展重點區域塑料垃圾清理整治
《方案》提出,大力開展重點區域塑料垃圾清理整治。要求到2025年,重點水域、重點旅游景區、農村地區的歷史遺留露天塑料垃圾基本清零。塑料垃圾向自然環境泄漏現象得到有效控制。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2018年的一份報告稱,全世界總計生產的90億噸塑料制品中,被循環利用的只有9%,約12%被焚燒,其余79%最終堆積在垃圾填埋場或進入自然環境中。而露天塑料垃圾清理難度較大,且容易反彈,需要各地區高度重視,部門之間加強協調,增強預防措施和源頭治理措施。
張德元認為,為補齊塑料垃圾收集處置短板,《方案》聚焦江河湖海、旅游景區、農村等重點區域,提出開展塑料垃圾專項清理整治,做到“應清盡清”,確保“看得見”的塑料垃圾盡快消除,力爭重點水域、A級及以上旅游景區和村莊歷史遺留的露天塑料垃圾基本清零。對于一些老舊生活垃圾填埋場歷史存留的“看不見”的塑料垃圾,《方案》也提出要推動既有填埋場與新建生活垃圾焚燒設施進行協同焚燒處置,防止時間長了泄漏到環境中。
相關新聞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輕工業網” 的作品,版權均屬于中國輕工業網,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輕工業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 “來源:XXX(非中國輕工業網)” 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信息之傳播,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于轉載之日起30日內進行。
4、免責聲明:本站信息及數據均為非營利用途,轉載文章版權歸信息來源網站或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