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飪器具標準化工作迸發新活力
(記者 陸 ?。┡腼兤骶咝袠I作為與消費者生活密不可分的重要產業,其安全性和質量狀況始終受到全社會的高度關注,市場和消費者也持續對該品類的標準化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寄予更大的希望。近日,烹飪器具標準化工作又有新進展——第三屆全國金屬餐飲及烹飪器具標準化技術委員會(TC410)換屆成立大會暨2022年度標委會年會以視頻形式召開。本次會議宣布了國家標準委《關于批準第三屆全國金屬餐飲及烹飪器具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換屆的公告》及組成方案,新一屆標委會的產生將對金屬餐飲及烹飪器具標準化工作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為行業標準化和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
記者了解到,第三屆標委會主任委員為柳潤峰,副主任委員為畢智濤、李積回、陳軍,單智華任委員兼秘書長,秘書處設在中國日用五金技術開發中心。
中國五金制品協會理事長張東立在會上指出,金屬餐飲及烹飪器具是五金制品行業的重要領域,是有特殊要求的民生必需品,更要做優、做精、做強。新一屆標委會要認真貫徹二十大精神,把二十大新目標、新要求落實到標準化制修訂工作當中。他還表示,烹飪器具行業經過三年疫情存在一定困難,在當下行業復蘇階段,標準化工作要發揮出應有的作用,在安全、便利、智能、綠色等方面重點開展研究,為復蘇、發展、轉型升級起到支撐和引領作用,持續了解和滿足消費者需求,提高百姓生活水平。他希望標委會進一步加強人才和技術隊伍的建設,加強標委會培訓工作。
據了解,近年來,全國金屬餐飲及烹飪器具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全面貫徹落實國家標準化發展戰略、國務院常務會議精神和《深化標準化工作改革方案》,以市場為導向,以企業為主體,扎實開展烹飪器具領域標準化工作。特別是在建立和完善金屬餐飲及烹飪器具領域標準體系;開展標準化制、修訂工作;強標整合工作;食品質量國家標準清理工作;標準復審、宣貫工作;國內外標準對標工作;積極參與國際標準化工作;推動標準與科技協同工作;服務企業開展標準化工作以及標委會建設等方面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為行業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柳潤峰在會上表示,第二屆標委會充分發揮了標準引領和倒逼行業質量提升的作用,支撐了產業和企業的優化升級,為行業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下一步,全國金屬餐飲及烹飪器具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將緊緊圍繞《國家標準化發展綱要》的精神,以促進高質量發展為基本原則,結合《擴大內需戰略規劃綱要(2022-2035年)》的要求,重新認真學習國家和主管部門的相關政策精神、認真梳理并不斷維護完善標委會的標準體系、聯合上下游各方組織機構、建立完善以市場為主導相關標準、用高水平的標準占位內需市場等五個重點方向入手,全面開啟標準化工作的新局面。
他還透露,未來TC410還將在多個新的領域不斷嘗試和拓展。如初步構建智能標準體系、適老標準體系、綠色標準體系,做好標委會歸口的國標、行標復審工作,以及與國際標準的比對工作等。“進一步深化與國際標準的比對工作,是為了產業的技術進步和在國際市場上的發展,做到知己知彼。此前,標委會開展了與歐盟、美國、日本等地區和國家標準的比對工作,下一步將啟動與國際上頂級品牌的標準比對,特別是在一些關鍵指標的比對上作出更高要求,并進一步通過標準做好質量分級。”他說。
鼓勵企業積極參與金屬餐飲及烹飪器具領域的團體標準工作,大力推動開展團體標準的制修訂工作也將是下一步標委會的工作重點之一。標委會將帶領行業充分利用好團體標準市場化的特點,牢牢抓住市場關注熱點、消費者痛點、項目采購需求等要素,通過產品指標的高水平、先進性,推動行業領軍企業實施團體標準,最終達到引領全行業的技術進步和高質量發展的目的。
此外,記者了解到,烹飪器具領域還將逐步啟動企業標準“領跑者”工作和“共生優品”評價工作。近年來,中國五金制品協會聯合中國標準化研究院制定了一系列企業標準領跑者評價要求,包括但不限于與上游企業制定材料和零部件標準,與電商平臺/集采用戶指定專項標準,去年還與云共生開展了“共生優品”評價要求系列標準等,涉及燃氣具、廚衛產品、工具五金、日用品等諸多領域,這些標準的制定在提升高質量產品的市場供給上發揮了不可替代的積極作用。
企業標準“領跑者”工作及“共生優品”評價工作吸引了在場專家委員的極大關注和期待。作為與民生息息相關的烹飪器具產品,質量始終是行業發展的首要任務,企業標準“領跑者”工作及“共生優品”評價都是質量建設工作的有效抓手,相信隨著這兩項工作在烹飪器具行業中的推進,將為行業樹立標桿典范,培育高質量產品和品牌,引導和促進行業的健康發展做出突出貢獻。
新一屆專家委員熱情踴躍地表達了對未來標準化工作的信心和希望,并紛紛提出建議。大家表示要繼續積極參與到全國金屬餐飲及烹飪器具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工作當中,共同為促進產業的健康和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本次會議還對在標準化工作中做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給予表彰。
相關新聞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輕工業網” 的作品,版權均屬于中國輕工業網,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輕工業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 “來源:XXX(非中國輕工業網)” 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信息之傳播,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于轉載之日起30日內進行。
4、免責聲明:本站信息及數據均為非營利用途,轉載文章版權歸信息來源網站或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