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振興景德鎮陶瓷鼓與呼——訪全國人大代表張婧婧
“在陶藝創作的年輕一代中,她是勤奮實干而富有希望的。”這是25年前景德鎮陶瓷大學名譽院長、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秦錫麟教授對其開門弟子張婧婧所做的中肯評價。今天,追隨著導師步伐,張婧婧連續當選全國人大代表,她在陶瓷藝術創新和科研創新方面卓爾不凡的表現,以及她毅然走向行政管理崗位后,熱心奉獻,履行參政議政、服務社會的職責,使得她的生活與工作顯得更加豐富多彩。
張婧婧從事現代陶瓷藝術創作30年的時間里,一直以高標準要求自己,教學創作相長,積極承擔學校教學、科研工作。長期堅持創作,作品風格獨特,2009年獲得第十一屆全國美展銅獎,實現了江西省美術界零的突破。2014年、2019年分別入選第十二屆、十三屆全國美展,并獲得第七屆江西省青年美展金獎、第十三屆江西省美展金獎、第六屆江西省青年美展銀獎等。作品被中國美術館、中國國家博物館、江西省博物館、臺灣鶯歌陶瓷博物館、瑞士阿里亞納博物館、杭州G20峰會等機構收藏。長期從事陶瓷創新與設計工作,發表了系列學術論文,從事產業合作研究,把陶瓷學術研究成果與服務行業良好結合。她秉承“藝術生活化、生活藝術化”的藝術理念,積極推廣具有現代理念的陶瓷設計風格, 先后與眾多陶瓷企業合作進行日用陶瓷產品、主題陶瓷文創產品的設計與研發,成功地將學術成果進行了轉化,實現了產學研用的一體化。
張婧婧視野廣闊,積極面向國際開展陶瓷文化交流。她熟練掌握陶瓷專業外語,長期從事陶瓷文化國際交流工作,先后為景德鎮陶瓷大學申請并獲批了“IAC 國際陶藝學會會員單位”“NCECA 美國陶藝教育年會會員單位”“CUMULUS國際藝術設計媒體聯盟會員單位”等,積極推進景德鎮陶瓷大學的教育交流國際化水平。2016年9月創立景德鎮陶瓷大學國際學院,積極主動,把握大局,統籌兼顧,成功有序地展開了留學招生、海外聯誼、陶瓷展覽、國際交流等工作。開創“中非建筑陶瓷特訓班”、承辦了國家留學基金委“感知中國”活動、2019“留學生漢語班”,五年來先后招收來自四十多個國家的四百多位留學生和陶藝家來校就讀和交流;創立的“國際陶藝工作室”先后接待國外來訪團組和駐場藝術家近千人,成為景德鎮陶瓷大學乃至景德鎮市國際交流的重要窗口。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主要關注陶瓷產業發展和陶瓷文化的國際化推廣與交流相關的意見和建議,包括對國家試驗區建設的一些好的建議。”立足本職,為陶瓷行業建言獻策,張婧婧先后提出“關于以科藝融合、文創設計、人才培養、國際交流促進景德鎮國家陶瓷文化傳承創新試驗區建設的建議”“關于設立世界陶瓷文化日的建議”“關于在景德鎮設立國家陶瓷技術創新中心的建議”“美麗鄉村建設過程中的文化保護”“關于加強陶瓷行業知識產權保護助力景德鎮國家陶瓷文化傳承創新試驗區建設的建議”及“關于凈化媒體環境,關愛青少年成長的建議”等眾多建議和議案,積極關注民生,助力國家試驗區建設,獲得國家相關部委和社會各界的積極肯定。張婧婧在擔任民建景德鎮市委員會主委的工作中,充分發揮黨派經濟界別的優勢,開展陶瓷產業發展相關的調研工作;積極參政議政,在擔任市政協委員期間,曾圍繞陶瓷產業發展、城市交通、環境衛生、中小學教育等問題撰寫提案,其中“關于提升日用陶瓷產業設計水平的建議”被列為重點督辦提案。作為一名工作在教育系統的全國人大代表,她更積極向師生宣傳國家大政方針,傾聽師生員工的意見與建議,也持續向全國人大提出和教育相關的意見建議。
連任全國人大代表后,張婧婧深知自己的肩上的責任更加重了。2023年3月,換屆后的新一輪履職即將展開,張婧婧將針對中華陶瓷文化研究、職業教育、陶陽里御窯景區建設以及陶瓷行業綠色發展等方向提交建議。她表示:“作為民主黨派和教育界的代表,更作為陶瓷業界的從業人員,在未來的5年時間里,我將繼續關注陶瓷產業的發展與進步,不遺余力地為陶瓷行業發展、陶瓷教育的國際化發展和景德鎮國家陶瓷文化傳承創新試驗區的建設貢獻智慧和力量。”
相關新聞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輕工業網” 的作品,版權均屬于中國輕工業網,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輕工業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 “來源:XXX(非中國輕工業網)” 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信息之傳播,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于轉載之日起30日內進行。
4、免責聲明:本站信息及數據均為非營利用途,轉載文章版權歸信息來源網站或原作者所有。